處理工藝分析
餐具清洗污水中含有油脂,餐廚垃圾,較渾濁,有時還帶有很深的顏色,當前的廢水處理工藝主要有氣浮混凝去除.生化處理、膜處理、對餐具集中清洗廢水來說,運用生化處理工藝雖然運行費用較低, 對廢水的水溫也有要求膜處理工藝處理效果很理想,根據餐具集中清洗廢水的特點,選擇氣浮沉淀去除+A/O生化+曝氣生物濾池+MBR膜處理工藝比較好。該工藝的特點是處理效果穩定、設備投資費用低。
為確保處理廢水的出水質量,理化工藝主要采取了下面的幾點措施:
(1)對廢水進行集中,確保工藝處理的廢水來源相對穩定。
(2)在廢水排入集中池時,增加格柵,用以消除水中餐廚垃圾和部分懸浮物。
(3)根據餐具清洗廢水水質選擇合適的絮凝劑進行絮凝氣浮,降低色度、去除懸浮物和一些有害雜質。
(4)通過對餐具清洗消毒廢水的絮凝氣浮后將清液進行生化處理+曝氣生物濾池+MBR膜處理,確保出水清澈透明達標排放。
預處理采用氣浮沉淀處理
氣浮沉淀裝置選用氣浮沉淀一體機。氣浮沉淀一體機具有以下特點:
⑴處理能力大、效率高、占地少,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及不可溶性COD,工藝過程及設備構造簡單,便于使用、維護。
⑵不用機械刮泥設備,每個貯泥斗單獨設排泥管,各自獨立排泥,互不干擾,保持沉淀濃度
(3)曝氣機可以調節氣泡大小,以保證最有效的絮凝效果
(4)集沉淀絮凝氣浮于一體,大大減少了設備基礎投資
(5)COD除去率30%-40%,SS除去率90%-98%
工作原理
溶氣罐產生溶氣水,溶氣水通過釋放器減壓釋放到待處理的水中。溶解在水中的空氣從水中釋放出來,形成20-40μm的微小細泡,微氣泡同污水中的懸浮物結合,使懸浮物比重小于水,并逐漸浮到水面形成浮渣。水面上備有刮板系統,將浮渣刮入污泥池;同時,加藥絮凝后比重比水大的沉淀物則下沉至集泥斗,沿排泥口排出,實現雙重排泥。清水從下部經溢流槽進入清水池。
一體化MBR膜生物處理器
1、選擇說明:
生化工藝處理(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本工程生化處理擬采用A/O2生物接觸氧化法。
采用A/O生物處理工藝是近幾年來國內外環保工作者用以解決污水脫氮的主要方法,該方法具有如下特點:
l 利用系統中培養的硝化菌及脫氮菌,同時達到去除污水中含碳有機物及氨氮的目的,與經普通活性污泥法處理后再增加脫氮三級處理系統相比,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低、電耗低、占地面積少。
l A/O生物處理系統產生的剩余污泥量較一般生物處理系統少,而且污泥沉降性能好,易于脫水。
l A/O生物法較一般生物處理系統相比耐沖擊負荷高,運行穩定。
A/O生物處理系統因將NO2-N轉化成N2,因此不會出現硝化過程中產生NO2-N的積累,而1mg/ NO2-N會引起1.14mgCOD值,因此只硝化時,雖然氨氮濃度可能達標,但COD濃度卻往往超標嚴重。采用A/O生物處理系統不僅能解決有機污染,而且還能解決氮和磷的污染,使氨氮的出水指標小于8mg/l。總之,經過本工藝流程,出水的各項指標均能達到GB8979-2002《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規定的排放標準后排放。
3.3 BAF曝氣生物濾池
曝氣生物濾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簡稱BAF,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普通生物濾池的基礎上,并借鑒給水濾池工藝而開發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是普通生物濾池的一種變形形式,也可看成是生物接觸氧化法的一種特殊形式,即在生物反應器內裝填高比表面積的顆粒填料,以提供微生物膜生長的載體,根據污水流向不同分為下向流或上向流,污水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流過濾料層,在濾料層下部鼓風曝氣,使空氣與污水逆向或同向接觸,使污水中的有機物與填料表面生物膜通過生化反應得到降解,填料同時起到物理過濾作用。早期曝氣生物濾池的應用形式大多都是下向流態,但隨著上向流態曝氣生物濾池比下向流濾池的眾多優點被人們所認同,所以近年來國內外實際工程中絕大多數采用上向流曝氣生物濾池結構。
上向流曝氣生物濾池的結構如下: 曝氣生物濾池從結構上共分成三個區域,即緩沖配水區、承托層及濾料層、出水區及出水槽。待處理污水由管道流入緩沖配水區,污水在向上流過濾料層時,經濾料上附著生長的微生物膜凈化處理后經過出水區和出水槽由管道排出。緩沖配水區的作用是使污水均勻流過濾池截面。在待處理污水進入濾池起,同時由鼓風機鼓風并通過單孔膜空氣擴散器向池內供給微生物膜代謝所需的空氣(氧源),生長在濾料上的微生物膜從污水中吸取可溶性有機污染物作為其生理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在代謝過程中將有機污染物分解,使污水得到凈化。當BAF運行到一定程度時,由于濾料上增厚微生物膜的脫落,出水中會帶有部分脫落的微生物膜,使出水水質變差,這時必需關閉進水管閥門,啟動反沖洗水泵,利用儲備在清水池中的處理出水對濾池進行反沖洗,反沖洗采用氣、水聯合反沖洗。為保證布水、布氣均勻,在濾料支撐板上均勻布置有曝氣生物濾池專用的配水、配氣濾頭。
自八十年代在歐洲建成第一座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廠后,曝氣生物濾池已在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廣為流行,目前世界上已有數千座大大小小的污水處理廠采用了這種技術。該技術不僅可用于污水處理廠的三級精處理和水體富營養化處理,而且可廣泛地被用于城市污水、小區生活污水、生活雜排水和食品加工廢水、釀造和造紙等高濃度廢水中,同時也可進行中水處理。隨著研究的深入,曝氣生物濾池從單一的工藝逐漸發展成系列綜合工藝,在二級處理中具有去除SS、COD、BOD5、硝化、脫氮的作用,在三級處理中主要去除二級出水中的氨氮。
MBR簡介
膜生物反應器(MBR)是高效膜分離技術與活性污泥法相結合的新型污水處理技術,可用于有機物含量較高的市政或工業廢水處理。雖然有氧MBR過程的技術應用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但是它在污水處理領域的大規模商業應用也是在過去的10年間剛剛開始的。
MBR是高效膜分離技術與生化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污水處理技術。它繼承了膜分離技術和生化處理技術的特點并強化了生化處理效果。
3.4.2 與傳統的活性污泥法相比,MBR具有以下優點:
(1)0.05微米膜過濾產水,出水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
(2)與傳統處理系統相比,可節省50%的土地使用面積;
(3)由于膜的高效截流作用,微生物完全截流在反應器內,實現了反應器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齡(SRT)的完全分離,使運行控制
更加靈活穩定;
(4)反應器內的微生物濃度高達5000-8000毫克/升,生化效率
高,耐沖擊負荷強;
(5)泥齡(SRT)長,有利于增值緩慢的硝化細菌的截流、生長和繁
殖,系統硝化效率得以提高;
(6)反應器在高容積負荷、低污泥負荷、長泥齡條件下運行,剩
余污泥排放量少;
(7)膜分離使污水中的大分子難降解成分在生物反應器內有足夠
的停留時間,大大提高了難降解有機物的降解效率;
(8)系統自動化程度高,采用正泰電子元件,可實現全程自動化
控制;
(9) 模塊化設計,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運行費用低廉。
工作原理:
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為溶解性有機物和非溶解性物質(即SS),溶解性有機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非溶液解性物質,污水處理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入混凝劑和絮凝劑使大部分溶解性有機物轉達化為非溶解性物質,再將全部或大部分非溶液解性物質(即SS)去除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而去除SS的主要方法就是利用氣浮的方法。
經加藥反應后的污水進入氣浮的混合區,與釋放后的溶氣水混合接觸,使絮凝體粘附在細微氣泡上,然后進入氣浮區。絮凝體在氣浮力的作用下浮向水面形成浮渣,比重較大的絮凝體會慢慢沉降至設備底部椎體,通過排泥口將沉淀污泥排入污泥池;中間層的清水經集水器流至清水池后,一部分回流作溶氣使用,剩余清水通過溢流口流出。氣浮池水面上的浮渣積聚到一定厚度以后,由刮沫機刮入氣浮沉淀一體機污泥池后排出。
經氣浮沉淀一體機處理后的清夜自流進入中間水池,水量調節后由提升泵提升進入生化污水處理設備,污水在設備中經過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沉淀等處理過程,降低水中各項有機物指標,清水自流進入曝氣生物濾池,在池內通過濾料及生物膜作用進行更深層次的凈化,使水質得到深層處理,最終進入MBR膜工藝處理,通過MBR膜0.01微米孔徑的過濾,有效的截留大分子的有機物,使水最終達標排放。一體化設備中沉淀池產生的沉淀污泥通過氣提方式輸送至一體化設備中的濃縮污泥池內,污泥在濃縮污泥池中濃縮沉降并硝化,上清液回流至厭氧池與原廢水一并重新處理。濃縮污泥定期(半年左右一次)由糞車抽吸外運。氣浮池浮渣排入污泥儲存池,定期外運處理。
3.6污泥處理:
由于A/O生物工藝污泥負荷較小,再加上供氧充分和本方案有機濃度較低,所以產生的剩余污泥量很少,可將沉淀池污泥回流入酸化水解池進行缺氧消化,從而實現對A/O工藝污泥濃度的調節和剩余污泥的處理。極少量的剩余污泥可用吸糞車抽吸外運。